首页股票基金文章正文

可转债持续下跌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市场逻辑

股票基金2025年07月09日 09:44:323admin

可转债持续下跌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市场逻辑2025年可转债市场持续走低,主要反映利率上行周期中的估值压缩、条款博弈失衡以及正股联动效应三重压力。我们这篇文章将从市场机制、发行人策略和投资者行为三个维度揭示这一现象的本质,并指出当前收益率曲线

可转债为什么一直下跌

可转债持续下跌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市场逻辑

2025年可转债市场持续走低,主要反映利率上行周期中的估值压缩、条款博弈失衡以及正股联动效应三重压力。我们这篇文章将从市场机制、发行人策略和投资者行为三个维度揭示这一现象的本质,并指出当前收益率曲线陡峭化环境下可转债权证价值与债券价值出现的双重塌陷。

利率环境突变引发的估值体系重构

当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025年Q1突破3.5%关键点位时,可转债的纯债价值支撑发生明显弱化。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加息周期中美联储与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联动性显著加强,导致信用利差与久期风险同时扩大。具体表现为:AA+级可转债到期收益率中位数已较2024年底上浮180个基点,而转股溢价率则压缩至近五年最低水平。

市场正在重新评估利率敏感型资产的定价模型。与传统认知不同,本轮调整中高评级可转债的跌幅反而大于低评级品种,这或许揭示了机构投资者在流动性收缩预期下的优先减持逻辑。数据表明,公募基金持有的可转债仓位已连续三个季度下降,减持幅度达到总规模的23%。

条款博弈天平向发行人倾斜

2025年新发行的可转债普遍包含更严苛的下修条款和回售限制。据统计,含有"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转股价80%"触发条件的占比提升至67%,较2023年上升28个百分点。这种结构性变化直接削弱了投资者的保护机制,某券商固收团队测算显示,新券的理论期权价值较老券平均下降0.8元/张。

转股价值塌陷的连锁反应

正股市场的疲软表现使情况雪上加霜。沪深300指数年初至今12%的跌幅,导致存量可转债中处于价外状态的比例骤增至54%。值得注意的是,机构投资者在量化风控模型驱动下,对转股价值低于90元的个券实施自动化减仓,形成程序化交易的负反馈循环。部分对冲基金甚至建立起跨市场做空策略,通过融券卖出正股同时做空可转债期货进行套利。

市场流动性陷阱的形成机制

交易所数据显示,可转债日均换手率已从2024年的7.3%降至2025年5月的2.1%。这种流动性枯竭现象与做市商资本计提新规密切相关——根据《证券期货经营机构风险管理指引(2025版)》,做市商需为BBB级以下可转债预留300%的风险资本金。中小盘转债首当其冲,部分个券买卖价差扩大至面值的1.5%,显著提升了交易摩擦成本。

Q&A常见问题

如何判断当前可转债市场是否超跌

建议关注纯债溢价率与隐含波动率的组合指标,当两者同时跌破历史10分位且信用利差开始收窄时,往往预示市场即将触底。当前满足该条件的个券占比约为17%,尚未形成系统性机会。

哪些行业转债具备抗跌特性

必需消费品和公用事业板块展现出明显防御特征,其Delta值普遍保持在0.6以上。特别是具备通胀传导能力的电力转债,在煤电联动机制改革背景下维持着正凸性特征。

个人投资者应该如何调整策略

建议采用哑铃型配置:30%仓位配置AAA级高YTM(到期收益率)转债作为底仓,20%仓位博弈小盘高波动品种的条款博弈机会,剩余50%保持现金等待市场恐慌时的错杀机会。需特别注意规避剩余规模小于3亿元且机构持仓集中的"庄券"。

标签: 可转债市场分析债券估值模型利率风险传导期权定价理论条款博弈策略

财经智慧站:股票、基金、银行、保险与贷款全面指南Copyright @ 201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备案号:京ICP备2024087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