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和建设银行的股票当前哪家更具投资性价比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通过市盈率、市净率及股息率三维度对比,农业银行(2.8倍PB6.1倍PE)较建设银行(3.2倍PB7.3倍PE)显现出更优的估值优势,但需结合资产质量与数字化转型进度综合判...
熊市末期为何银行股往往成为避险首选
熊市末期为何银行股往往成为避险首选在熊市末期配置银行股,本质是通过高股息率+低估值+政策托底的三重安全垫对冲市场风险。2025年当前经济复苏周期下,银行板块0.7倍PB的历史分位值叠加5%以上的平均股息率,形成攻守兼备的特殊配置窗口。我们

熊市末期为何银行股往往成为避险首选
在熊市末期配置银行股,本质是通过高股息率+低估值+政策托底的三重安全垫对冲市场风险。2025年当前经济复苏周期下,银行板块0.7倍PB的历史分位值叠加5%以上的平均股息率,形成攻守兼备的特殊配置窗口。我们这篇文章将从资金行为、估值逻辑和政策传导三个维度揭示其底层逻辑。
资金行为的防御性迁徙
当市场恐慌情绪达到极端值,机构投资者会出现明显的"降风险偏好"操作。相比波动剧烈的科技板块,银行业稳定的现金流和法定利差保障,使其成为资金天然的避风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四季度公募基金持仓数据显示,银行板块配置比例逆势上升2.3个百分点。
估值体系的均值回归动力
当前A股银行板块整体市净率仅0.65倍,较十年中位数折价40%。这种极端低估隐含了过度悲观的经济预期,而历史上每次PB跌破0.7倍后五年内均实现100%以上的估值修复。以招商银行为例,其ROE仍保持在14%的优秀水平,但股价已反映经济硬着陆的极端场景。
政策工具的传导时滞
央行宽松政策对银行净息差的压力通常在6-9个月后转化为资产质量改善。2025年初的降准降息虽然短期压缩银行利润,但随后的信贷扩张和不良率下降将形成双击效应。特别在房地产债务重组接近尾声的背景下,银行业已计提超过1.8万亿的不良准备,反而具备利润释放弹性。
Q&A常见问题
为何不选择股息率更高的煤炭或电力板块
周期股股息缺乏持续性,而银行股息具备货币政策保障。当经济企稳信号明确时,银行股的β弹性远高于公用事业板块,2023年熊转牛阶段银行指数超额收益达27%便是明证。
中小银行与国有大行的配置差异
国有大行更侧重防御属性(平均股息率5.2%),而优质城商行在经济复苏阶段具备更强的业绩弹性。建议采用7:3的核心卫星组合策略,用邮储银行等高股息标的打底,搭配宁波银行等成长性标的。
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影响评估
中外货币政策周期错位下,国内银行股主要受LPR定价影响。历史数据显示,在美联储总的来看一次加息后的12个月内,中证银行指数平均上涨19%,因其往往对应国内宽松政策的加速落地。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