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揭贷款有哪些风险?按揭贷款是什么意思按揭贷款是指购房者以所购房产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长期分期还款的贷款方式,是当前房地产市场中最主流的购房融资手段。尽管如此,看似便捷的按揭贷款背后潜藏着多重风险,需要消费者充分认知。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解...
高贷低过的定义与操作解析,高贷低过合法吗
高贷低过的定义与操作解析,高贷低过合法吗高贷低过是房产交易中的一种金融操作手法,指购房者通过高评高贷获得高于实际成交价的银行贷款,再以低报成交价方式完成过户,从而获取差额资金。这种操作涉及银行贷款评估与税务申报的价差,存在多重法律风险和金
高贷低过的定义与操作解析,高贷低过合法吗
高贷低过是房产交易中的一种金融操作手法,指购房者通过高评高贷获得高于实际成交价的银行贷款,再以低报成交价方式完成过户,从而获取差额资金。这种操作涉及银行贷款评估与税务申报的价差,存在多重法律风险和金融隐患。我们这篇文章将深度剖析高贷低过的运作原理、实施动机、潜在风险及法律后果,包含以下核心内容:基本定义与操作流程;常见实施场景分析;涉及的三大法律风险;银行与税务监管机制;真实案例警示;替代方案建议;7. 关键问题解答。
一、基本定义与操作流程
高贷低过的完整操作通常包含三个关键环节:虚高评估、双重合同和价差套取。在一开始由评估机构配合出具高于实际市场价的房产估值报告(通常高估20%-30%),购房者凭此获得超额银行贷款;然后接下来签订阴阳合同,向房管部门提交的备案合同显示较低成交价以降低税费;最终差额部分(贷款金额与实际支付价之差)可能被买卖双方瓜分或用于其他用途。
例如:某房产实际成交价500万元,通过评估公司作价650万元,银行按70%比例放贷455万元。买家向卖家实际支付500万元后,剩余45万元即成为操作收益(需扣除评估费等成本)。
二、常见实施场景分析
该手法多出现于三类特定场景:二手房交易市场中,当卖家急需资金周转时可能配合操作;开发商尾盘促销阶段,通过"首付贷"等名义变相降低购房门槛;民间借贷抵押场景中,借款人通过放大抵押物价值获取更多贷款。
需特别注意,2021年住建部《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已明确将"协助购房人非法骗取贷款"列为重点打击行为。部分中介机构以"零首付购房"为噱头推广此类服务,实质上将购房者置于重大法律风险之中。
三、涉及的三大法律风险
1. 骗取贷款罪风险:根据《刑法》第175条,以虚假评估报告获取超额贷款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最高可处7年有期徒刑;
2. 偷税漏税责任:低报成交价导致契税、增值税等税费逃漏,税务机关可追缴税款并处0.5-5倍罚款;
3. 合同效力争议:发生交易纠纷时,法院可能认定阴阳合同无效,导致买方既无法取得房产又需偿还银行贷款。
2023年浙江某中级法院判决案例显示,参与高贷低过操作的买卖双方及中介人员被以共同犯罪追究刑事责任,且须赔偿银行损失。
四、银行与税务监管机制
当前监管体系已建立多维度防控措施:
银行端:实施"评估价双轨制",贷款评估价不得高于税务核定价的10%;
税务端:推行"一房一价"数据库,对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交易自动预警;
数据互通:央行征信系统可标记异常贷款记录,影响后续金融业务办理。
根据银保监会数据,2022年商业银行共发现并拦截异常房产按揭申请2.3万笔,涉及金额逾800亿元,其中高贷低过类占比达37%。
五、真实案例警示
案例1:深圳购房者陈某通过中介操作高贷低过,后因房价下跌主动断供。银行核查发现评估报告造假,最终陈某因贷款诈骗罪获刑3年,中介机构被吊销营业执照。
案例2:北京某开发商联合评估公司虚高定价促销,导致36名购房者集体面临贷款违约。经侦介入后,开发商实际控制人以合同诈骗罪被提起公诉。
六、替代方案建议
对于资金紧张的购房者,可考虑以下合法途径:
1. 公积金组合贷:充分利用公积金贷款低利率优势
2. 开发商贴息政策:部分楼盘提供首付分期或贷款贴息
3. 政策性住房:申请共有产权房等保障性住房
4. 正规消费贷:通过合规信用贷款补充部分资金
七、关键问题解答Q&A
高贷低过操作会被银行发现吗?
现代银行风控系统已实现智能化预警,异常评估报告通常6个月内会被贷后检查发现。2023年某股份制银行年报显示,其AI系统对虚假评估的识别准确率达92%。
如果已经操作了怎么办?
建议立即向银行说明情况并协商还款方案,同时补缴相关税费。司法实践中,主动纠正错误可显著减轻法律责任。
中介承诺"包过"是否可信?
绝不可信。多地法院判决显示,中介人员的承诺不能免除当事人的法律责任,且案发后中介往往无法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