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究竟如何定义其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功能2025年视角下,银行本质上是作为金融中介、信用创造者和支付枢纽三位一体的特殊金融机构。我们这篇文章将从基础职能、创新服务及社会角色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同时揭示传统银行业务与金融科技融合的最新趋势。银...
当前经济环境下利率为何持续走低
当前经济环境下利率为何持续走低2025年全球利率中枢较三年前明显下移,这是货币政策转向、人口结构变迁、技术革命深化三大核心因素共振的结果。我们这篇文章将通过五维分析框架揭示深层机制,并指出低利率环境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货币政策转向成为直接

当前经济环境下利率为何持续走低
2025年全球利率中枢较三年前明显下移,这是货币政策转向、人口结构变迁、技术革命深化三大核心因素共振的结果。我们这篇文章将通过五维分析框架揭示深层机制,并指出低利率环境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货币政策转向成为直接推手
为应对2024年全球经济衰退风险,美联储率先启动预防性降息周期。其最新点阵图显示,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已下调至3.25%-3.5%,较2023年峰值降低150个基点。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央行同步推行负利率政策,日本央行甚至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限从0.5%调整为浮动区间。
这种全球央行间的政策协同并非偶然——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实际利率中位数仅为0.8%,创下1990年以来新低。
量化宽松的隐性成本
主要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产生挤出效应。美联储持有的MBS规模虽较疫情期间有所收缩,但仍保持在2.3万亿美元高位,这客观上压低了长期利率溢价。英国《金融时报》近期研究指出,每1万亿美元QE大约会压制10年期国债收益率25-40个基点。
人口结构变迁构筑长期压力
联合国人口司最新预测显示,2025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12.3%。老龄化社会储蓄过剩的特征在中国尤为明显——社保基金规模突破15万亿元,大量资金被迫涌入债券市场。这种结构性变化导致自然利率(r*)持续下行,据IMF测算,全球自然利率已从2000年代的2%降至0.5%以下。
技术革命重塑资本回报率
AI算力每18个月翻倍的成本规律正在改变投资逻辑。当云计算边际成本趋近于零时,企业更倾向轻资产运营。微软近期发布的财报显示,其资本支出占收入比已从2015年的12%降至6%。这种范式转移使得实体投资需求萎缩,最终反映为利率定价中的风险溢价压缩。
Q&A常见问题
低利率会永久持续吗
历史数据显示利率存在30年周期律。当前可能处于第五轮康波周期的萧条阶段,但绿色能源转型带来的资本重置或成为转折点。
加密货币是否在影响利率
稳定币的M2替代效应确实分流了部分存款。高盛估计,USDC等产品每增长1万亿美元规模,相当于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
如何保护投资收益
构建哑铃型组合:短期持有高评级商业票据获取流动性,长期配置通胀挂钩债券对冲政策风险。
相关文章
